2024年最后一場秋雨淅淅瀝瀝,臨滄堅果的整形修剪步入了黃金時節(jié)的關鍵期,鎮(zhèn)康縣軍賽鄉(xiāng)開展的“德昂族語+漢語”雙語教學在技能培訓中作用凸顯,備受當地民族群眾歡迎和青睞,少數民族的黨員“土專家”也在堅果林里逐漸圈粉走紅。
近日,筆者在鎮(zhèn)康縣軍賽鄉(xiāng)看到無數村民聚集在岔路村紅巖老寨臨滄堅果種植區(qū),路邊的民族群眾滿眼期待地觀望著,暢聊著今年自家的堅果收成,時不時地發(fā)出悅耳的歡笑聲,大家談得最多的還是堅果的修剪,與村民們一起駐足等待,直到一名著裝樸素的農人駕車趕至,一場別開生面的臨滄堅果整形修剪才正式拉開帷幕。
走進果林,來自鎮(zhèn)康縣軍賽鄉(xiāng)岔路村紅巖自然村的黨員姚文華與前來參加培訓的村民用德昂族語言親切地交流著,他簡要地講解了臨滄堅果的整形修剪要領后,就選定一株樹形不規(guī)整的堅果樹開始了精細的講解,一句漢語、一句德昂族語,時不時地用手指著那樹、那枝、那葉,教導大家要牢記堅果整形修剪“上開窗、中分層、底通風”的技術關鍵,一邊講一邊示范,語言的藝術在這一刻熠熠生輝,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看得格外認真,大家都學有所得。
滿頭、滿臉都掛滿雨水的姚文華笑得格外燦爛,在培訓中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民族,但也是一名黨員,我們民族的堅果收成不理想,我覺得還是技術跟不上,這個堅果的修剪講得再多也沒有,最實際的還是要自己練,練到熟能生巧才算學會。”
據悉,鎮(zhèn)康縣軍賽鄉(xiāng)為進一步提升當地群眾堅果管理水平,充分發(fā)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自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將持續(xù)對轄區(qū)內的14152畝臨滄堅果進行提質增效,創(chuàng)新性以雙語教學進林間、理論宣講上課堂、交流研討進農家的方式,著力在6個行政村培養(yǎng)農村黨員中的技能推廣“土專家”,再以學有所成的“土專家”為起點,持續(xù)深化臨滄堅果的提質增效,截至目前,該鄉(xiāng)共培養(yǎng)“土專家”37名,其中農村黨員占29名,聯農帶農開展技能培訓17場次,共有4000余名當地群眾接受了堅果的技能培訓。(通訊員 羅鴻迪 湯建強)